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漢字書法之美 > 第7部分

第7部分(第1/3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末世:我一個亡靈法師加什麼智力進入遊戲世界終於輪到我玩養成!我家戀愛選項不對勁網遊:身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一世容安重生:遊戲才剛出,你怎麼就亂殺世界RPG之大穿越異世玩魔獸網友我重生在遊戲釋出前一天衝榜拿首殺,戰力等級都第一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足球的眼淚滿朝名臣,你讓我怎麼做昏君?山的那邊,刻著巔峰IG之名!詭異:快跑,他踏馬開了!王者:英雄超標?我真拿他上分!修仙:從靈農開始肝經驗全民:死靈法師,站著就是輸出艾澤拉斯的奧術師LOL:超神之路

只是從“多寶塔”、“麻姑仙壇記”這一類顏體刻石來看,可能不容易領會。書法家用手書寫的墨跡本才可能是最好的印證。

歐陽詢的“卜商”、“夢奠”、“張翰”都用筆如刀,法度嚴謹,名為行書,實際是表現正楷的嚴整。

顏真卿傳世的墨跡如“劉中使帖”、“裴將軍詩”、“爭座位帖”、“祭侄文稿”,都與歐體行書不同。不但發展了行書“意到筆不到”的瀟灑、自由、變化,甚至以狂草入行書,飛揚跋扈,跌宕縱肆,絲毫不讓“顛張狂素”專美於前。

顏字墨跡中最可靠也最精彩的表現,是他五十歲時的“祭侄文稿”。這件被稱為“天下行書第二”的名作,楷、行、草互動錯雜,變化萬千,虛如輕煙,實如巨山,動靜之間,神奇莫測,如同一首完美的交響曲。初看沒有章法,卻是照顧了整體的大結構,比初唐的謹守法度有了更多變化。狂草與正楷的相互激盪交融,在顏真卿“祭侄文稿”看得最為清楚。

顏真卿“祭侄文稿”

顏真卿的楷書,繼歐陽詢之後,是一千年來影響華人大眾生活最廣大普遍的視覺藝術。一般華人家庭,從學前幼童、小學生的年齡,就開始臨摹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一千多年來,顏體字不輸給歐體字,可以說是華人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一課。不但學寫字,也間接認同了顏體字傳達的大氣、寬闊、厚重與包容。

之二 書法美學(12)

其次,凡是華人居住的地區,不管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還是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甚至歐美的唐人街,時至今日,只要看到漢字,滿街招牌廣告或碑匾的字型,也大多是顏真卿方正厚實的正楷。

歐體字並沒有大量成為店販招牌,文字書體廣泛影響到民間生活的,無人能與顏真卿相比。只有日本較為不同,日本漢字書體受到王羲之線條飄逸流動的影響更大,是魏晉文人之風。在日本街頭看到的招牌字型,王羲之字型可能比顏體楷書更多。

顏真卿的正楷,端正工整,飽滿大氣。習慣於他的正楷,臨摹過太多石碑翻刻的顏體,一旦看到“祭侄文稿”,可能會非常不習慣。

“祭侄文稿”收藏在臺北故宮,是公認顏真卿傳世墨跡書法最可靠的一件,被稱為“天下行書第二”,僅次於“蘭亭序”。然而“蘭亭序”真跡早已不在人間,傳世的都是臨摹複製版本。以真跡而論,“祭侄文稿”可以說是“天下行書第一”。

“祭侄文稿”是一篇文章的草稿,字型大大小小,塗改無數,一開始看可能覺得不夠工整端正。但是正因為如此,真正面對第一手書法家書寫的墨跡真本,才可能領略書法隨情緒流轉的絕美經驗。這樣的審美體驗,連書法家本人也無法再次重複,後來者的刻意“臨摹”往往只能得其皮毛。

傳世的“蘭亭序”、“快雪時晴”,都是王羲之死後近三百年才由書家臨摹的作品。後世把臨摹複製當成原作,附庸品味低俗的皇帝統治者,常常誤導了書法美學的欣賞品質。

長期被臨摹困住,一般俗世書匠也失去了對原創意義的理解,一旦面對最好的真跡,好比“祭侄文稿”,反而會不習慣,找不到欣賞的角度。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五十歲時書寫的一篇祭文,一開始寫年月日,——“維乾元元年(七五八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接著,書寫了自己當時的身份官職,——“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

書帖前面六行,像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像歌劇的序曲,緩緩述說主題,主題是叔父祭悼死去的侄子顏季明,——“以清酌庶羞,祭於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

目錄
洗粽子大哥收藏系神豪完美主義魔法師手心的太陽無限恐怖之低調土匪笑傲異界之修陣牛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