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漢字書法之美 > 第6部分

第6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末世:我一個亡靈法師加什麼智力進入遊戲世界終於輪到我玩養成!我家戀愛選項不對勁網遊:身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一世容安重生:遊戲才剛出,你怎麼就亂殺世界RPG之大穿越異世玩魔獸網友我重生在遊戲釋出前一天衝榜拿首殺,戰力等級都第一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足球的眼淚滿朝名臣,你讓我怎麼做昏君?山的那邊,刻著巔峰IG之名!詭異:快跑,他踏馬開了!王者:英雄超標?我真拿他上分!修仙:從靈農開始肝經驗全民:死靈法師,站著就是輸出艾澤拉斯的奧術師LOL:超神之路

漢字書寫對這些文人而言,不再是“抄寫”,而是加入了更多心情品格的表現,加入了更多實用之外的“審美”意義。

今草——文人審美的心緒流動

王羲之正是這個歷史轉換過程裡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把漢字從實用的功能裡大量提升出“審美”的價值。王羲之的“書聖”地位應該從這個角度來界定。

王羲之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看“萬歲通天帖”,常驚歎僅僅王氏一族在那一時代就出現了多少書法名家。王羲之真跡完全不在人間了,但是看到晚他一輩、並列“三希堂”之一王珣的“伯遠帖”,還是被一代文人創造的書法之美照到眼睛一亮。

王羲之的“蘭亭”、“何如”、“喪亂”,都以“行書”為主。“行書”像一種雍容自在的“散步”。行筆步履悠閒瀟灑,不疾不徐,平和從容。

王羲之在雍容平和中偶爾會透露出傷痛、悲悒、沉鬱,“喪亂帖”的“追惟酷甚”、“摧絕”線條轉折都像利刃,講到時代喪亂,祖墳被蹂躪,有切膚之痛。

“喪亂”裡四次重複出現的“奈何”,變“行”為“草”,把實用的漢字轉換成線條的律動,轉換成心緒的節奏,轉換成審美的符號。

“喪亂”到了最後,“臨紙感哽,不知何言”,一路下來,使哽咽哭不出來的迷失痴狂如涕淚洴濺,不再是王羲之平時中正平和的理性思維了。

王羲之時代的草書,不同於漢代為了快寫產生的“章草”,加入了大量文人審美的心緒流動,當時的草書有了新的名稱——“今草”。

“今草”不只是強調速度的快寫,“今草”把漢字線條的飛揚與頓挫變成書寫者心情的飛揚與頓挫,把視覺轉換成音樂與舞蹈的節奏姿態。

王羲之的“上虞帖”最後三行“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行氣的連貫,心事的惆悵迷茫,使漢字遠遠離開了實用功能,顛覆了文字唯一的“辨認”任務,大步邁向“審美”領域。 。 想看書來

之二 書法美學(8)

以二王為主的魏晉文人的行草書風,是漢字藝術發展出獨特美學的關鍵。有了這一時代審美方向的完成與確定,漢字藝術可以走向更大膽的美學表現,甚至可以顛覆掉文字原本“辨認”與“傳達”的功能,使書法雖然藉助於文字,卻從文字解脫,達到與繪畫、音樂、舞蹈、哲學同等的審美意義。

魏晉文人書風的“行”“草”,在陳、隋之間的智永身上做了總結。智永是王羲之第七代孫,他目前藏在日本的“真草千字文”,彷彿集結了二王書法美學,定下了一本典範性的教科書。

智永的教科書明顯在初唐發生了作用。初唐的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都有從北碑入隋的工整嚴格。到了初唐,尤其是經過唐太宗不遺餘力對王羲之的推崇,北朝書法的緊張結構中,融合了魏晉文人的含蓄、內斂、婉轉。唐太宗,作為北朝政權的繼承者,在大一統之後,對南朝書風的愛好,從文化史來看,可能不只是他個人的偏好,而是有敏感於開創新局的視野。

魏晉文人的“行”或“草”,大多還在平和中正的範圍之內。“平正”的遵守,使筆鋒與情感都不會走向太極端的“險絕”。

初唐草書總結——孫過庭《書譜》

初唐總結草書的人物是孫過庭,他的《書譜》中有幾句耐人尋味的話——

初學分佈,但求平正。

既知平正,務追險絕。

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孫過庭說的“平正”與“險絕”是一種微妙的辯證關係,適用於所有與藝術創作有關的學習。

“平正”做得不夠,會陷入“平庸”;“險絕”做得太過,就只是“作怪”。

孫過庭說得好——

目錄
洗粽子大哥收藏系神豪完美主義魔法師手心的太陽無限恐怖之低調土匪笑傲異界之修陣牛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