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論北大 > 第3部分

第3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驚懼夢魘遊戲:巔峰屠皇神級遊戲,我獨獲超S級天賦!成為創世神,我打造系統一族全民轉職:這個亡靈法師吸瘋了位面:開局神級酒館,豢養巨龍開局三個村民:我的帝國時代職業殺鬼子賺錢怪獵:獵人的筆記同步遊戲屬性,我成為了全球最強全民海島求生:我提前進入一年全民載具求生,我有無限賦予能力全球穿越,我在塔防遊戲裡成神地球資料化後,我在遊戲裡生活求生遊戲:末世大佬玩嗨了幻光四戰爭騎士,我能融合萬物我踢的養生足球我,神級輔助,帶領Uzi奪冠海島求生:我的幸運值爆表了籃壇傳奇巨星:巔峰之路

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這些原點進行重新思考。

1998年3月12日寫畢於燕北園

漫說北京大學與五四新文化運動(1)

本世紀三十年代中期,人們試圖對已經有二十年曆史的新文學作一個總結,編纂了《中國新文學大系》。各卷的編選者均為對該領域貢獻最大的作家、批評家,如魯迅、茅盾編小說集,周作人、郁達夫編散文集,朱自清編新詩集,洪深編戲劇集,胡適編理論建設集等。而“總序”的作者,所有的人,不管他有著怎樣不同的文學、思想、政治傾向,都一致認為,非蔡元培先生莫屬。這是因為任何人都必須面對一個基本的事實:五四新文化運動(新文學是其中的主要戰線)是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為發源地的。“沒有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學,就不可能有五四新文化運動”,這在當時(二三十年代)已成為一種共識。但在建國以後的新文學史敘述中,蔡先生及他主持的北京大學在新文化運動中的作用卻被有意淡化,至多在敘述到“林蔡之爭”時,略帶一筆。而且這種狀況直到最新出版的有關文學史著作仍未改變。——這不免使人想起魯迅當年的感慨:中國人的忘性實在太大了。

但這一“忘卻”,卻會模糊了人們對五四新文化運動所特有的“民間性”的認識。——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意義恰恰在於,它是中國知識分子從廟堂走向民間、社會的開端,並且幾乎是唯一的一次影響全域性的獨立的知識分子運動。

自從十九世紀中葉中國的大門被西方列強開啟以後,建設一個統一、獨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實現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現代化,以趕上在現代化路程上已經先走一步的西方國家,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就成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夢想。但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卻經歷了長期的探索,而且這一過程至今(到世紀末)也還沒有結束。

漫說北京大學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論北大

魯迅早在1907年,也就是本世紀初就提出了他的“立人”思想,即強調“現代化”(當時稱為“近世文明”)不僅是要實現國家的富強與民主,還要“立人”,保障每一個具體的個體生命的精神自由,並且主張以“立人”作為“立國”基礎、出發點與歸宿。但魯迅這一“現代化”觀念與思路並不被大多數知識分子所接受。最有影響力的思路始終是,落後國家要趕上並超過西方國家,就必須將國家(民族)的利益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無條件地犧牲個人(包括個人民主權利與自由),依靠國家強權與強有力的政治領袖的力量,實行最大限度的社會總動員與高度的組織化,以集中力量實現現代化。——不難看出,這一思路是貫穿本世紀的。最初的洋務運動與戊戌政變,就是企圖透過滿清國家機器的變革,重振皇權的權威(戊戌政變還希望建立光緒皇帝的個人權威),使國家逐步走向現代化道路。但已經腐敗不堪的滿清政府已無重建權威的可能,這才有了辛亥革命,而辛亥革命以後的混亂,又使得一部分知識分子不惜支援袁世凱稱帝來重建權威。在以上“權威立國”的思路與努力中,知識分子始終處於依附於強權國家與個人的地位,自視國師、幕僚,不過是魯迅所說的“官的幫忙與幫閒”,並沒有擺脫傳統知識分子的奴才地位。

袁世凱稱帝,實行個人獨裁,並以孔教為國教,強化思想專制,使更多的知識分子打破對強權國家與政治(政治家)的幻想,開始尋找新的現代化思路。在此前後即有了對鼓吹“國家(民族)至上”的“國家主義”思潮的反省與批判。陳獨秀率先發表《愛國心與自覺心》一文,怒斥當局“濫用國家威權,斂錢殺人”,指出“人民不知國家之目的而愛之,而為野心之君……所利用”,“愛國適以誤國”,同時提出救國之道即在啟發民之“自覺心”,並見諸行動

目錄
夢千年:古裝睡美人異界之老子當過西門吹雪何以述情深(納蘭)國共猛士齊心協力剿日寇:中國兄弟連淫蕩的絲襪淫婦嫡女弄昭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