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我國的三大國策 > 第52部分

第52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驚懼夢魘遊戲:巔峰屠皇神級遊戲,我獨獲超S級天賦!成為創世神,我打造系統一族全民轉職:這個亡靈法師吸瘋了位面:開局神級酒館,豢養巨龍開局三個村民:我的帝國時代職業殺鬼子賺錢怪獵:獵人的筆記同步遊戲屬性,我成為了全球最強全民海島求生:我提前進入一年全民載具求生,我有無限賦予能力全球穿越,我在塔防遊戲裡成神地球資料化後,我在遊戲裡生活求生遊戲:末世大佬玩嗨了幻光四戰爭騎士,我能融合萬物我踢的養生足球我,神級輔助,帶領Uzi奪冠海島求生:我的幸運值爆表了籃壇傳奇巨星:巔峰之路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這就是說,儒家認為每個人(自天子以至庶人)的道德修養好了,那麼“家”可以齊,“國”可以治,“天下”可以太平,如果自己的道德修養這個根本混亂了,“家”、“國”、“天下”能夠治好,那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中庸》一書中也說:“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治理社會是要靠人來治理,讓什麼人來治理就要看他自身的道德修養,道德修道是以合不合“道”為標準,這裡的“道”是指“天下之達道”,即“和諧”(和),而做到使社會和諧就要有“仁愛”之心。這裡,把個人的道德修養(修身)與“仁”聯絡起來,正說明儒家思想的一貫性。儒家講“修身”不是沒有目標的,而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即為了建設“和諧社會”。《禮記?禮運》中所記載的“大同”社會的理想,就是要求建立一在政治、經濟、文化上諸多方面的和諧社會。儒家把和諧社會的理想建立在人的道德修養的提高的基礎上,因此,儒家特別重視人的自我身心內外的修養。儒家認為,生死和富貴等等不是人應追求的最終目標,而道德學問才是人所應追求的。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而不能徙,知不善而不能改,是吾憂也。”孔子這段話告訴我們的是做人的道理:“修德”(修養道德)並不容易,必須有崇高的理想,有關懷人類社會福祉的胸襟。“講學”(講究學問)也不容易,它不但要求自己提高智慧,而且要負起對社會進行人文教化的責任。“改過”,人總是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但要能勇於改正錯誤,這樣才可以有助於社會的和諧。“向善”,是說人生在世,應日日向著善的方向努力,作到“日日新,又日新”,這樣就可以達到“止於至善”的境地。“修德”、“講學”、“改過”、“向善”是孔子儒家提倡的做人的道理,是使人自我身心內外和諧的有意義的路徑。所以孟子說:“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壽夭不惑,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如果一個人能儲存他的惻隱之心,修養他的善性,以實現天道的要求,壽命的長短都無所謂了,但一定要透過對自身的修養保持和天道的一致,這就是安身立命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儒學的現代意義(10)

儒家的“修身”是有目的的,《周易?繫辭下》中說:“利用安身,以崇德為。”人們為人行事要益於社會而安身,以達到對道德的推崇。個人透過道德修養,以使其精神境界得以昇華,來實現“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大事業,實踐“立大本行達道”的大事業。這對個人自身說,其人生境界自有一內外和諧的“安身立命”處,也就是宋儒所追求的“孔顏樂處”了。朱熹在其《答張敬夫書》中與敬夫討論“中和義”時說:“而今而後,乃知浩浩大化之中,自家自有個安宅,正是自家安身立命、主宰知覺處,所以立大本行達道之樞要,所謂體用一源,顯微無間,乃在於此。”儒家認為,找一“安身立命”處,對自己的身心內外之和諧至關重要,所以朱熹說:“但能致中和於一身,則天下雖亂,而吾身之天地萬物,不害而為安泰;其不能者,天下雖治,而吾身之天地萬物,不害而為乖錯。一國一家,莫不然。”如果自我的身心內外能夠做到中正和諧,即使天下大亂,在自己和天地萬物之間,對自己的身心安寧康泰就不會有什麼影響;如果自我的身心內外做不到中正和諧,即使天下治理得很好,自己的身心也將是不安和錯亂的。無論治世、亂世,自己都應修德敬業,這樣就可以在活著的時候盡倫盡職,在離開人世的時候將是很安寧的,所以張載《西銘》的最後兩句話說:“存,吾順世;沒,吾寧也。”

儒家一向都非常看重“安身立命”,所謂“安身立命”就是要對自己有個道德修養上的

目錄
夢千年:古裝睡美人異界之老子當過西門吹雪何以述情深(納蘭)國共猛士齊心協力剿日寇:中國兄弟連淫蕩的絲襪淫婦嫡女弄昭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