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美國:八個故事 > 第1部分

第1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職業殺鬼子賺錢怪獵:獵人的筆記同步遊戲屬性,我成為了全球最強全民海島求生:我提前進入一年全民載具求生,我有無限賦予能力全球穿越,我在塔防遊戲裡成神地球資料化後,我在遊戲裡生活求生遊戲:末世大佬玩嗨了幻光四戰爭騎士,我能融合萬物我踢的養生足球我,神級輔助,帶領Uzi奪冠海島求生:我的幸運值爆表了籃壇傳奇巨星:巔峰之路足球:重生當教練,冠軍拿到手軟打造領地太累?我有多重影分身!網遊:我獲得了即時殺戮的能力這就是通天代的含金量嗎?網遊之無雙崩壞:遊歷四方

張北海自序

十七世紀初(明天啟年間),荷蘭在曼哈頓建立交易站,經過稍後的英國殖民,再之後的美國獨立,紐約至今快四百年了。

四百年曆史,四百年變遷,四百年故事。

不難想像,有關紐約的論著,總有上萬種。這是一代又一代寫作者長久而持續努力的結果。豐富的紐約城市學,好比百川入海而形成的一片汪洋。我人在紐約,也在向此一汪洋注入我的一滴水。而以中文寫作,或應稱之為我的一滴“漢水”。

這裡分三集收編的百餘篇文章,選自我近三十幾年來為港臺報刊撰寫的專欄和特約稿。現在之所以能夠和國內讀者見面,應該感謝世紀文景對這些舊作的重視。

世紀文景還出過我的另一本書。但那是設在一個早已消失的特定歷史背景下的虛構小說。這三本非小說,則沒有任何奢侈去幻想。裡面的故事,是作者生活周圍的現實。

跨越這虛構和現實的兩個世界,是作者走過的兩個時代,兩個文化,和那八千里路雲和月。

認識一個城市不容易。從陌生到不陌生,需要一段時間和努力,可能還需要一點機緣。我的前半生一直沒有一個永久地址,單從我中年以前之四處居留,即可看出少許端倪——北京,天津,重慶,臺北,洛杉磯,聖塔莫尼卡……

這不斷遷居的結果是,我既沒有時間,也沒有意識(且不提有欠成熟),也沒有機緣,去真正瞭解我曾居住過的一個個大城小鎮。

直到一九七二年,我因工作定居紐約,才算是有點時間,或有點機緣,去比較認真地看這曼哈頓天空線下的世界,並開始寫作。

但是這些敘述,除了如書名所顯示的廣泛主題之外,很難說有一個固定方向,幾乎全在隨著作者個人興趣漫遊。自我安慰的話,這或許可以算是亂中之序。現只希望,我的興趣能夠引起你們的興趣。

二〇〇七,紐約

偉大的牛仔褲,了不起的Levi’s(1)

——世界上最帥、最暢銷、最受歡迎的牛仔褲,及其發明者與製造商的故事

三十年前的一個秋天下午,臺北市龍泉街九十二巷快到底的一幢日式小樓內的臥室裡,有一個十來歲的小孩正慢慢地穿上五天前他朋友送他的生日禮物,一條四天之內洗了三次、試穿了兩次、前面口袋上端兩頭打著銅釘、後面右方口袋邊上露出一面小小紅旗的靛藍色長褲;現在第三次試穿時,深藍色開始微微泛白,冷冰冰的粗布仍帶點溼,還不夠軟,但他覺察出這條褲子已在按照他的腰、他的小肚子、他的屁股、他的襠、他的大腿的形狀開始縮了,緊緊地裹著,緊緊地兜著,使這個天真無邪的初一學生經歷著難以形容的興奮和快感……

自從那個秋天的下午之後,可以這麼說,到今天我還沒有脫下我的Levi’s牛仔褲。

那個時期的臺灣是一個很安靜、沒有任何烏煙瘴氣的臺灣;臺北也是一個很安靜、沒有任何烏煙瘴氣的臺北。就算住在龍泉街,晚上不到十點即已能隨著蟬聲或牆外稻田中時起時落的蛙聲入睡。這種寧靜的環境是不容易出現任何奇裝異服的。要有的話,也只限於那批極少數念臺北美國學校的子弟中的極少數。因為在五十年代初期,即使在牛仔褲的發源地,美國本土,除了勞工,除了西部學校和幾個大城市中少數鼓吹自由開放或進步教育的私立學校之外,家長和學校當局都一律禁止學生穿牛仔褲上學。可以想像當時的臺北,無論是在日本統治影響仍然普遍存在的臺灣人之中,還是帶來了當時中國大陸傳統風氣的那些遷臺的外省人之中,牛仔褲都不是生活著裝的一部分,可以說,連見也沒見過。臺北沒見過,北京、天津、上海也都沒見過。

然而這個西方文化干擾很少的沉靜局面也就大約在這段期間,以

目錄
遇見你就好絕世殺手妻:魔後當道(騰訊VIP)我欺騙了整個世界(劍三同人)曙光么妹雷霆特工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