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香港電影演義 > 第2部分

第2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全民穿越,異界迷霧求生後室:新世界在現實與遊戲中,尋回塵封的記憶網遊:我有一箭可破萬物我的領民美女多魔獸之光明聖女全民領主:開局抽到暗夜精靈全民末世遊戲,我開局無限增幅第四天災【救贖傭兵團】網遊:你管這叫卡牌師?魔獸:狼人傳葉凝薄寒年喬若星顧景琰瓦:壞了,我成切割怪了!全民領主:從小木屋到道域之主劍仙被遺忘,我轉職劍仙震驚全球海彤戰胤許雨晴沐長風江果果顧寒煜霍先生乖乖寵我

應付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電檢,一直遵命修改和搞雙版本)。不能指望環境改變,那就改變自己,這種做法當然有利有弊,但香港影人為了生存所作的努力仍值得讚賞。

只是,香港影人儘管早已“北望神州”,但顯然仍未摸透內地狀況,在創作、合作方面仍有諸多問題(中國星由積極進軍內地到退守本土市場,再至如今暫緩製片,就是例證)。當然,除了北上內地,守住本港(代表人物為杜琪峰,近期又湧現出新銳葉念琛)、瞄準泛亞洲(之前有陳可辛、現有彭氏兄弟),亦是港片謀求光復的重要陣地。

三十年如一夢,港片從“黃金時代”一下過渡到“冰河時代”,可謂興衰轉瞬,幾度夕陽,不由人不喟嘆。究竟港片能否“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欲知後事如何,還須拭目以待……

戰國2010 香港影壇群英傳(1)

時至2010,偌大一個香港電影業早已由盛而衰,不僅電影產量票房連創歷史新低,從業人員也面臨年齡老化、青黃不接之憂。既然行業縮水、利潤微薄,香江早已不見氣吞天象的大寡頭爭霸,電影公司之間亦不復當年那樣競爭激烈。但話又說回來,香港這麼小,市場就這麼大,香港電影行內的那幾家那幾位,低頭不見抬頭見,見面哈哈背後算計也屬情理之中。須知商場如戰場,生意如政治,香港電影再不濟,戲說些群雄並起、各懷異志、苦心經營的傳奇演義卻非難事。

只是,如果將今日之香港各電影公司比作戰國諸侯,那麼他們最怕的便是內地的“天子令”了,箇中因由,影迷自知。

閒言少敘,書歸正傳。

一、嘉禾失守雙雄爭鋒 中國星名存實亡

1998年,雄霸香江超過20年的嘉禾終於在一連串重挫下(亞洲金融危機,副總裁何冠昌逝世,成龍退出董事會,競投將軍澳被邵氏中國星等七家聯手擊敗),不得已收縮電影製作(10年後嘉禾被內地橙天收購)……誰來接替嘉禾,繼續扛香港電影這杆領軍大旗?成龍選擇了寰亞,1999年宣佈給予寰亞無限量支援,投資過億開拍《特警新人類》、《紫雨風暴》等大成本製作,意圖延續嘉禾的國際化路線,寰亞究竟走得如何,後文另說,暫且不提。單表對香港本土市場而言,真正接棒嘉禾撐起半邊天的其實是中國星。

中國星前身是向氏兄弟的永盛公司,早在嘉禾、新藝城、德寶三足鼎立的時代,“永盛”即奮力搏殺尋求生機。捱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戰國風雲”,隨著金公主、德寶的相繼衰落,永盛則憑藉多部巨星領銜的大製作(如《精裝追女仔》、《賭神》、《雷洛傳》、《逃學威龍》、《鹿鼎記》等)迅速崛起,成為香港實力最強的電影公司之一。延至90年代中期,港片市道疲軟,向華勝一度身患重病,正好暫退江湖,向華強則愈挫愈勇,與太太陳明英(現名陳嵐)先組“永盛娛樂”,後成立“中國星集團”。

“中國星”初期仍沿用永盛時王晶+劉德華的賣座組合,九七之後重新包裝賭片、江湖片及愛情喜劇,開拍《賭俠1999》、《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龍在江湖》、《黑馬王子》等片。1999年,向華強又將杜琪峰、韋家輝招致麾下,這二位創立的“銀河映像”亦併入“中國星”集團。翌年,杜韋合導的《孤男寡女》票房大賣,成為2000年港片賣座冠軍,向華強因此信心大增。

適逢衛視向“中國星”購片,並先付不菲訂金,向華強遂宣佈斥資10億港幣,3年拍100部電影,除“銀河映像”每年包辦數部(包括賀歲片)外,中國星又創辦“一百年”電影公司,邀請徐克、林嶺東、劉鎮偉、林超賢、梁柏堅多位名導演開戲。一時間,“中國星”連出*,《辣手回春》、《鍾無豔》、《瘦身男女》、《絕世好Bra》等作皆有不俗票房收益…

目錄
阿杏(作者:shisanchun)愛神的黑白羽翼2純白皇冠2013春之文祭(1…32篇)黑白道2:暗算東漢霸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