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大國策 > 第50部分

第50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世界入侵:從元素召喚開始無敵聯盟:選出艾希,Rita壞掉了漫威之黑光病毒網遊:強化999,1級就無敵!琪亞娜第三人格足球之開局躺個世界盃冠軍網遊:我用智商碾壓你隊友帶我嘎嘎亂鯊海島,全民垂釣,我獨獲史詩天賦全民穿越,異界迷霧求生後室:新世界在現實與遊戲中,尋回塵封的記憶網遊:我有一箭可破萬物我的領民美女多魔獸之光明聖女全民領主:開局抽到暗夜精靈全民末世遊戲,我開局無限增幅第四天災【救贖傭兵團】網遊:你管這叫卡牌師?魔獸:狼人傳

壞,資源的浪費,臭氧層變薄,海洋毒化,環境汙染、人*漲,生態平衡的破壞,不僅造成“自然和諧”的破壞,而且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些已嚴重地威脅著人類自身生存的條件。這種情況的存在,應該說和西方哲學“主—客”(認識的主體與認識的客體)二分的思維方式有關,正如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說:“笛卡兒的哲學……他完成了或者說極近完成了由柏拉圖開端而主要因為宗教上的理由經基督教哲學發展起來的精神、物質二元論……笛卡兒體系提出來精神界和物質界兩個平行而彼此獨立的世界,研究其中之一能夠不牽涉另外一個。”這就是說,西方哲學長期把精神和物質看成是各自獨立的,互不相干的,因此其哲學以“外在關係”(“人”和“自然”是互不相關的二元)立論,或者說其思維模式以“心”、“物”為獨立的二元,研究一個可以不牽涉另外一個。這就是說歐洲(西方)的思維模式從軸心時代的柏拉圖起就是以“主—客”(即“心—物”或“天—人”)二分立論。然而中國哲學在思維模式上與之有著根本的不同,也是在軸心時代就以“天人合一”(即“主客相即不離”)立論。中國哲學的源頭之一可以說是《周易》。在1993年於湖北荊門出土的“楚簡”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記載:

禮,交之行述也。

樂,或生或教者也。

書,□□□□者也。

詩,所以會古今之詩是也。

易,所以會天道、人道也。

春秋,所以會古今之事也。

這些竹簡大概是在公元前300年前的東西。從這個記載看,“易,所以會天道、人道也”,是說《周易》是研究天道(天的規律)和人道(人類社會的秩序)會通道理的書。這就是說,在中國古代很早就注意到,研究“天”不能不牽涉到“人”,研究“人”也不能不牽涉到“天”,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其實在《論語》中也已經透露出這一訊息,子貢說:“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子貢雖然沒有聽到過孔子講“性與天道”的言論,但他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就說明當時人對“人性”(人)與“天道”(天)的關係問題十分關注。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上看,人們最初遇到的問題就是“人”與“自然界”(天)的關係問題,因為人要生存就離不開“自然界”。所以在中國古代一直都在關注“天人關係”問題。當然對如何處理和看待“天人關係”自古就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有的學者主張應順應自然;有的學者認為應利用“天”來為人服務,“制天命而用之”;有的主張“天人交相勝”;等等。但儒家思想的主流多主張“天人合一”。所謂“天人合一”是說“天”離不開“人”,“人”也離不開“天”。為什麼有這樣的思想,可以說其起源很早。我們知道,《周易》本來是一部卜筮的書,它是人用來占卜、問吉凶禍福的。向誰問?是向“天”問,“人”向“天”問吉凶禍福。《易經》記述了這些,所以這就成為“天”、“人”關係的書。後來,出現了對這部書的種種解釋,這就是《易傳》。特別是其中的《繫辭》可以說是對《易經》的一種哲學解釋。既然《易經》所要解決的是“天人”關係問題,那麼“人”和“天”究竟是個什麼關係?《繫辭》就是要回答這個問題。它認為:《易經》這部書無所不包,既包含“天道”、“地道”,也包含“人道”,雖然“天道”表現為陰和陽,“地道”表現為“剛”和“柔”,“人道”表現為“仁”和“義”,但是這三者的道理是統一的,都是乾坤的表現。宋儒張載說:“三才兩之(三才指‘天’、‘地’、‘人’),莫不有乾坤之道也。易一物而合三才,天(地)人一也,陰陽其氣,剛柔其形,仁義其性。”《易》把天(地)和人統一起來看,所以天人是一個相互關聯的統一體。為什麼用“乾”、“坤”來表述“天”、“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禁忌的櫻桃有一種愛叫作放手只有寵愛魔妃逆天之本小姐愛色不好色荔枝堪摘直須摘無上執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