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魯迅雜文全編下 > 第10部分

第10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全民穿越,異界迷霧求生後室:新世界在現實與遊戲中,尋回塵封的記憶網遊:我有一箭可破萬物我的領民美女多魔獸之光明聖女全民領主:開局抽到暗夜精靈全民末世遊戲,我開局無限增幅第四天災【救贖傭兵團】網遊:你管這叫卡牌師?魔獸:狼人傳葉凝薄寒年喬若星顧景琰瓦:壞了,我成切割怪了!全民領主:從小木屋到道域之主劍仙被遺忘,我轉職劍仙震驚全球海彤戰胤許雨晴沐長風江果果顧寒煜霍先生乖乖寵我

呢,去今不遠,我們還可以知道儒者的相信《太上感應篇》和《文昌帝君陰騭文》⑤,並且會請和上到家裡來拜懺。

耶酥教傳入中國,教徒自以為信教,而教外的小百姓卻都叫他們是“吃教”的。這兩個字,真是提出了教徒的“精神”,也可以包括大多數的儒釋道教之流的信者,也可以移用於許多“吃革命飯”的老英雄。

清朝人稱八股文為“敲門磚”,因為得到功名,就如開啟了門,磚即無用。近年則有雜誌上的所謂“主張”⑥。《現代評論》之出盤,不是為了迫壓,倒因為這派作者的飛騰;《新月》的冷落,是老社員都“爬”了上去,和月亮距離遠起來了。這種東西,我們為要和“敲門磚”區別,稱之為“上天梯”罷。

“教”之在中國,何嘗不如此。講革命,彼一時也;講忠孝,又一時也;跟大拉嘛打圈子,又一時也;造塔藏主義,又一時也。有宜於專吃的時代,則指歸應定於一尊,有宜合吃的時代,則諸教亦本非異致,不過一碟是全鴨,一碟是雜拌兒而已。劉勰亦然,蓋僅由“不撤姜食”一變而為吃齋,於胃臟裡的分量原無差別,何況以和尚而注《論語》《孝經》或《老子》,也還是不失為一種“天經地義”呢?

九月二十七日。

(原刊1933年9月29日《申報·自由談》,後收入《準風月談》)

①達一即陳子展(1898—1990),名炳堃,字子展,達一是他的筆名之一,湖南長沙人,學者。早年為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教員,因投身大革命被當局通緝。後避走上海,任南國藝術學院教授。1933年起任復旦大學教授。著有《唐宋文學史》等。其《文統之夢》刊於1933年9月27日《申報·自由談》。

②劉勰(約465—約532)字彥和,南朝梁東莞莒縣(今屬山東)人,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文學家。早年依傍沙門。天監初入仕,官至東宮通事舍人,為昭明太子蕭統所重。晚年於定林寺出家,改名慧地。其著《文心雕龍》為中國古典文學理論經典。

③《維摩詰經》全稱《維摩詰所說經》,佛教經典。維摩詰,舊譯淨名、無垢,相傳為古印度毗耶離城居士,曾與釋迦牟尼的使者文殊師利等論辯大乘教義,宣揚在家修行同樣可以“通達佛道”。故最受士大夫文人歡迎,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小字維摩,唐王維字摩詰,皆取此義。

④唐有三教辯論三教指儒、道、釋(佛)。唐代的三教辯論又稱“三教論衡”,高宗顯慶年間就舉行過“三教論衡”的宮廷論辯。但唐代官方意識形態似乎更傾向於三教同源,如武周聖歷中張宗昌、李嶠等奉敕纂修《三教珠英》,以後玄宗本人也先後“御注”三教中最基本的典籍《孝經》、《道德經》和《金剛經》。這裡所說“後來變成大家打諢”,指鹹通年間俳優在懿宗面前以“三教論衡”為話題作諧戲表演,事見《太平廣記》卷二五二引《唐闕史·俳優人》。

⑤《太上感應篇》和《文昌帝君陰騭文》《太上感應篇》,舊傳宋代李昌齡作;《文昌帝君陰騭文》,舊傳晉代張亞子作。二者均為通俗性的道教經書,其中融合了儒教的倫理思想和佛教的因果報應之說。

⑥雜誌上的所謂“主張”指胡適等人1922年5月14日在《努力週報》第2號發表的《我們的政治主張》。該文首次提出“好人政府”的主張。

禁用和自造

據報上說,因為鉛筆和墨水筆進口之多,有些地方已在禁用,改用毛筆了。

我們且不說飛機大炮,美棉美麥,都非國貨之類的迂談,單來說紙筆。

我們也不說寫大字,畫國畫的名人,單來說真實的辦事者。在這類人,毛筆卻是很不便當的。硯和墨可以不帶,改用墨汁罷,墨汁也何嘗有國貨。而且據我的經驗,墨

目錄
阿杏(作者:shisanchun)愛神的黑白羽翼2純白皇冠2013春之文祭(1…32篇)黑白道2:暗算東漢霸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