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 > 第613章 進京勤王

第613章 進京勤王(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國家還要大了我在三國撿屍成神真以為愛你?為了系統獎勵啊傻瓜火影,穿越鳴人悟性逆天!帶著系統逛鬥羅三國:我是帝師王越之子HP:建國後,我在霍格沃茲教學當官哪有種地香盤點歷史:朕的老贏家去哪了別人都是怪盜?你覺醒三幻神?超神學院之銀翼之羽超級巫師系統,給老子穿越四合院拒入萬歲軍,我打造王牌師奇緣之旅無慘的自我修養穿越1937,我來討伐關東軍原神:關於我改變命運這檔事五代:這個小國太能打五代竊國我在外星球成為國王

在永曆二十一年的夏天,京畿、湖廣、兩廣、南直隸……整個中國幾乎都處於混戰當中。

交戰者包括忠於明廷的明軍,忠於清廷的清軍,忠於明廷的清軍,還有類似吳三桂那樣,為了生存奮力一搏的軍閥。

到了秋冬時節,除了京畿一帶,其他戰事又漸漸消停了不少。

一方面是消耗太大,大家都有點打不動了;另一方面,則都在等待京畿之役的最終結果。

清軍在灤州-喜峰口戰敗,大江南北各府各縣紛紛改旗易幟,無疑讓吳三桂、李國英、郞廷佐、李率泰等督撫大驚失色。

類似的情況,他們不是沒有面對過。

順治二年,多爾袞頒發“剃髮令“,規定“全國官民,京城內外限十日,直隸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髮。“

當時,江陰、松江、崑山、常熟、太湖、寧口、漳州等三十多個府、州、縣爆發漢人大起義,其後李成棟、金聲桓、王得仁等軍閥相繼反叛,全國亂成一鍋粥。

不過,當時明廷式微,滿洲八旗無敵的觀念根深蒂固,清廷的統治並未動搖。

這一次,情況就糟糕多了。

很多從江寧、福州、杭州等地出發的平叛部隊剛剛離開駐地,或一鬨而散、或直接擒殺督戰的滿洲大兵宣佈反正,變成投明州府的駐防軍。

幾次之後,郞廷佐、李率泰等人再也不敢出兵平叛,就連各地的滿城都一日三驚。

在北伐期間,瓜洲閘口的明軍仍然信守諾言,讓每一艘擁有通行令旗的漕船過閘。在臨近過年的時候,卻非常難得地清閒下來——整個長江以南,已經沒有人有閒功夫籌備漕糧了。

這個變化讓漕運總督驚恐不已,思來想去之後,也聯合徐州府、淮安府一起投了明。

在整個南方,也許只有吳三桂、李國英兩部清軍仍然勉強維持建制。

不過,由於明廷不論實力大小,只按“反正、歸降、投誠、投降”給予待遇,陸陸續續、偷偷摸摸嚮明軍投誠的將領非常多。

兩個主帥不得不將戰線一縮再縮,企圖讓部隊之間達到互相監視的效果。

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顯然不能維持太久。

收縮戰線意味放棄很多戰略要地,意味著人心更加彷徨,然後又要放棄更多地方使部隊更加緊密……

這種惡性迴圈一旦啟動,就很難停止。

以李國英的御下之能,也沒法保證鄧州至襄陽長達兩百餘里的補給線不出問題。

在一次運輸糧隊直接開往谷城之後,他不得不考慮撤兵的問題。

在李國英秘密前往襄陽前線商議的時候,張勇發出質問。

“撤兵,撤向哪裡?撤回陝西嗎?”

李國英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根據京城八百里加急發來的命令,李國英應立即率領甘陝精銳馳援京師。

灤州之戰八旗精銳損失太多了,現在清廷急需一支敢打敢拼的部隊作為中堅,重組抗明大軍。

做為新的主帥,鰲拜心目中最能打的漢軍是吳三桂部,其次就是甘陝綠營。如今吳三桂被堵在湖南過不了江,自然第一時間想到了李國英和張勇。

反正整個長江以南都完了,繼續打湖廣已經失去意義,不如拉來京畿搏一把。

李國英自然知道,北伐軍再在京畿一帶呆下去,即使一仗不打,大清也得完蛋。

沒有了漕糧,朝廷根本養不起那麼多人口和兵馬,在北方搜刮或許能緩解一時之急,最終無法長久。

南方數省能投明,河南、山東、山西就投不得?搜刮得狠了一樣投。

李國英試探著問道:“朝廷有令,命我們去京師勤王,你……意下如何?”

目錄
最強特種兵之龍刺諸天從村長開始我綁架了時間線人在極狐當gm,打造騎士世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