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承明之治 > 第3章 爺孫隔輩親

第3章 爺孫隔輩親(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那年,那雪,那個執戟書生!女帝寵臣?不,我乃國家柱石上海灘:民國第一軍閥我是大明瓦罐雞在名柯建立提瓦特組織星穹鐵道:遊戲角色竟是我自己成龍歷險記之魔法真諦一句心聲,讓名柯大神們都慌了咒回:cos非人類後穿進高危番路賊王人在亂世當世子,娘子卻是大劍仙最強斥候三國:我呂布一口真氣可滅萬軍穿越後,我為王朝續命百年諸天快穿:從神鵰俠侶開始四合院:60年代一廚子千羽譜:夜醫大明:朱雄的崛起與征途穿越三國之與妻行三國:和貂蟬喝酒

李承乾走後,李二和長孫皇后卻是一肚子疑惑。

“二哥,臣妾總感覺高明有些不一樣了。”

李二看著手裡的扳指,左手摩挲著質感光滑舒適的扳指,又仔細觀望了一下。

“嗯...確實,高明的確不一樣了。這東西,高明說他尚且用不著,朕用著合適。換言之,眼下朕是皇帝,他還不是。今日之事,的確超乎你我想象了。或許,天佑大唐吧,送來了高明。”

翌日,李承乾被喚醒,因為他的其餘兄弟們都來看望他了。在皇家,你身為皇室子弟,其餘兄弟姐妹有什麼大小事,你都要有一個態度和表示,演一出家庭和睦的景象,給皇帝看。當然,不能說全部都是演戲,但至少大部分都是演戲罷了。例如雍正和他的十三弟,那關係真的是現代的兄弟都不一定能夠比,和睦親近的離譜!

李承乾居所,李恪、李泰、李佑三位皇子,紛紛來此看望李承乾。頭一天輪不到他們,因為李承乾住在東宮,他們住在宮外的王府。同時,按照禮節他們也應該隔一天來,三人同一天來也側面的表現了三人與李承乾關係的冷淡。

李恪是楊妃所生,和李愔是同母弟。楊妃就是李二的弟媳,本來李恪還有一個大哥的,但是過繼給了楚哀王李智雲,還早夭了。武德八年,改封漢中郡王。

李泰的話想必不少知道點唐朝歷史的讀者,都知道。這位就是李承乾的同母弟,將來的魏王。史載寵冠諸王,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按慣例皇子成年後都應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愛,特許“不之官”。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好士愛文學,工草隸,集書萬卷,是當時的書法家、書畫鑑賞家。唐太宗允許李泰在府邸設定文學館,任他自行引召學士。貞觀十二年(638年),李泰開始主編名著《括地誌》,於貞觀十五年(641年)完成。

李佑的話可能不少人沒啥印象,他的母親是陰妃,出身貴族集團,沒錯,隴西那邊的。武德八年,封為宜陽王。玄武門之變後,封為楚王。貞觀十七年發動叛亂,事敗,賜死於內省,貶為庶人,國除。

長孫皇后誕下的子女平均水平比較高,這也不是啥秘密,長子和次子資質最佳,不過很可惜,都死絕了。

楊妃誕下的李恪,對比李承乾和李泰的話,差了不少,對比其餘李二的兒子,這三個算是優質的了。可惜,李恪沒有繼承大統的命,最後也死了。

因此得出一個結論:李二諸子,優者必夭!好的成為了教育方法的磨刀石,亦或者壓根不在李二的考慮範圍內,死兩個優秀的養大了資質一般的李治。然後武週上位,李家子弟被屠戮,後世子孫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母慈子孝等等,‘佳話’不斷。

李二的兒子裡造反的也不少,這裡就不例舉了,也難怪有唐朝皇帝,競聘上崗的傳言。認為我在抹黑李二的,大可直接拿李二和朱棣比一比就知道了,我只是就事論事罷了。李二的功績作者也認可,但是吧,功績是功績,槽點是槽點。

“臣弟等拜見太子皇兄!”

李承乾點了點頭:“嗯,都坐吧。”

“昨日便聽聞皇兄落水之事,又聽聞昨日傍晚才甦醒,我等也唯有今日才有機會入宮看望皇兄。皇兄保重貴體才是,自古便有千金之子戒垂堂之說,還望皇兄珍重。”

率先開口的自然是李泰,李泰和李承乾是同母弟。其次,李恪身為現任老二,身上的血統有些敏感和尷尬,所以他不率先開口,也的確合乎常理,也不存在李泰逾越的說法。

“嗯,有勞諸位弟弟掛懷了。”

寒暄過後,三人也就打道回府了。不然,還留下吃飯不成?不存在的。這類在我們看來,多少有些不合適,顯得過於敷衍,但在李二和他們眼裡,這已經很夠意思了。

目錄
開局破防周姐,你的魚會噴水嗎殺死那個作者重生後長公主第一年就當上女君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