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論衡全譯 > 第194部分

第194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全民末世遊戲,我開局無限增幅第四天災【救贖傭兵團】網遊:你管這叫卡牌師?魔獸:狼人傳葉凝薄寒年喬若星顧景琰瓦:壞了,我成切割怪了!全民領主:從小木屋到道域之主劍仙被遺忘,我轉職劍仙震驚全球海彤戰胤許雨晴沐長風江果果顧寒煜霍先生乖乖寵我喬蕎商陸夏時陸南沉網遊:我的寵物能進化成美少女帶著塔羅牌穿越到孤島求生聯盟:我,重新定義輔助!網遊:剛開局就超神了CSGO之走向巔峰

藏。漢興,收五經,經書缺滅而不明,篇章棄散而不具。晁錯之輩,各以私意,分拆文字,師徒相因相授,不知何者為是。亡秦無道,敗亂之也。秦雖無道,不燔諸子。諸子尺書,文篇俱在,可觀讀以正說,可採掇以示後人。後人復作,猶前人之造也。夫俱鴻而知(11),皆傳記所稱(12),文義與經相薄,何以獨謂文書失經之實?由此言之,經缺而不完,書無佚本,經有遺篇。折累二者,孰與蕞殘?《易》據事象,《詩》採民以為篇,《樂》須不歡(13),《禮》待民平。四經有據,篇章乃成。《尚書》、《春秋》,採掇史記(14)。史記興,無異書(15),以民、事一意。六經之作皆有據。由此言之,書亦為本,經亦為末,末失事實,本得道質,折累二者,孰為玉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誤者在諸子。諸子尺書,文明實是。說章句者終不求解釦明(16),師師相傳,初為章句者(17),非通覽之人也。

【註釋】

經:張華《博物志·文籍考》:“聖人制作曰經,賢人著述曰傳。”傳:《釋名·釋典藝》:“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記:《儀禮·士冠禮》賈疏:“凡言記者,皆是記經不備,兼記經外遠古之言。”據文意,下“書”字當作“傳”。

韙(wěi委):是,對。

“常”當為“尚”字形誤。“令人”二字為“今”字訛衍。“到今尚不缺滅”,是說未遭秦火焚燒。

橫議:指李斯主張焚燒儒家經書,並不準儲存流傳。

“休”當為“徒”之壞字。

分拆文字:指進行支離破碎,牽強附會的解釋。

諸子:指先秦諸子的著作。

尺書:參見36·5注。

(11)俱:指解釋經書的人和諸子百家兩方面。鴻:通“洪”。大,指博學。

(12)傳記:指歷史著作,史書。

(13)不:據文意,當作“民”。

(14)史記:指古代史官的記載。

(15)此處文句當作“史記與書無異”。

(16)章句:指經書的段落字句。扣:同“叩”。問。

(17)初:疑“當”為“仍”字之形誤。既言“師師相傳”,不得雲“初為章句”。

【譯文】

回答說:聖人寫經,賢人作傳,要闡述著書人的本意,採集聖人的遺志,所以經必須要有傳來解釋。都是賢人所寫的,為什麼偏認為經傳是對的,而其他的書和記都不對呢?那些可以見到的經傳以及解釋經的文章,說明經必須要傳才能解釋清楚,所以說它們是對的。其他書與傳上的解釋不相符合,別創一說,所以說它們不對。像這樣的話,以五經作為是非標準,假如說的話不符合五經,即使完全正確,也不會被人聽信。假使五經從孔子門中出來,至今毫無殘缺散失,稱得上是純粹完整的東西,相信它是可以的。現在五經已經遭受了秦朝的糟踏,受到李斯主張的觸犯,焚燒並禁止流傳,伏生這類人,懷抱經書深藏在山中。漢朝興起,徵收五經,經書殘缺散失而下落不明,篇章亡佚散失而不完備。晁錯這類人,各按自己的想法,分割拆散文字的本意,師徒相繼沿襲傳授,不知道哪一個是對的。秦朝無道義,所以就敗亂了。秦朝即使無道,並沒有燒諸子的著作。諸子的著作,文章篇目全都存在,可以閱讀用來糾正各種言論,可以拿來給後人看。後人重新寫書,就和前人創作一樣。都博學而有智慧,全是史書所稱道的,文義與經書不相上下,為什麼單認為諸子的著作偏離了經書的真實呢?由此說來,經書殘缺而不完整,諸子百家的書沒有散失不全的,而經書反而有遺失的篇目。分析比較二者,誰是支離破碎的呢?《易》是根據事物的表象寫成的,

目錄
掩蓋真相水北天南鄉里紀事平淡的重生生活神主程序幻城(全新修訂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