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最後的嘆息 > 第29部分

第29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末世:我一個亡靈法師加什麼智力進入遊戲世界終於輪到我玩養成!我家戀愛選項不對勁網遊:身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一世容安重生:遊戲才剛出,你怎麼就亂殺世界RPG之大穿越異世玩魔獸網友我重生在遊戲釋出前一天衝榜拿首殺,戰力等級都第一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足球的眼淚滿朝名臣,你讓我怎麼做昏君?山的那邊,刻著巔峰IG之名!詭異:快跑,他踏馬開了!王者:英雄超標?我真拿他上分!修仙:從靈農開始肝經驗全民:死靈法師,站著就是輸出艾澤拉斯的奧術師LOL:超神之路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預示了中國失敗的命運。

甲午開戰時,清朝陸軍總兵力達96萬人,而日軍總兵力為24萬人,清軍與日軍的兵力之比達到4:1;然而,清軍一線戰場實際參戰部隊主要以淮軍為主,只有十餘萬人(有說法是最多20萬人),實際參戰兵力可能還不如日軍(17萬人)。

戰爭爆發

朝鮮問題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突破口,1890年,日本爆發經濟危機,對開戰的要求更加迫切,就在這一年,時任日本首相山縣有朋在第一次帝國議會的“施政演說”中丟擲了所謂“主權線”和“利益線”的理論,將日本本土作為主權線,中國和朝鮮半島視為日本的“利益線”,聲稱日本“人口不足”,必須武力“保衛”利益線,加緊擴軍備戰。

戰爭的導火索終於來了,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清朝乞援。

日本認為發動戰爭的時機已至,向清廷表示“貴政府何不速代韓戡?……我政府必無他意”,誘使清朝出兵朝鮮。

清朝沒有識破這是日本的陰謀,於是派直隸提督葉志超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淮軍精銳2000人於6月6日後數日分兩批在朝鮮牙山登陸,在此安營紮寨,準備鎮壓起義,同時根據1885年《中日天津條約》通知日本。

6月10日,朝鮮政府和起義軍達成了全州和議,清軍未經戰鬥起義就平息下去。

6月25日,原定計劃的第三批清軍在牙山登陸,駐朝清軍總數達到2465人。

甲午戰爭時的日本大本營在朝鮮向清朝乞援的同時,日本透過其駐朝公使館探知清廷將要出兵朝鮮的訊息後,欣喜若狂。

當時的伊藤博文內閣正面臨議會的不信任案彈劾,得到此訊息後,便如同抓住救命稻草,全力著手挑起戰爭。

1894年6月2日,伊藤內閣決議出兵朝鮮。

6月5日,日本立即設立有參謀總長、參謀次長、陸軍大臣、海軍軍令部長等參加的“大本營”,作為指揮侵略戰爭的最高領導機關。6月9日,日本派先遣隊400多人,在駐朝公使大鳥圭介的率領下,以《濟物浦條約》規定之日本有權保護使館和僑民為藉口進入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同時又根據《中日天津條約》知照中方,其後又在6月12日派兵800人進駐漢城。在日軍先遣隊出發前,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訓令駐朝公使大鳥圭介“得施行認為適當之臨機處分”,授權大鳥挑起釁端,找尋藉口發動侵略戰爭。

交涉破裂

全州和議達成以後,朝鮮政府要求中日兩國撤兵,於是大鳥圭介開始和清廷駐朝大臣袁世凱進行撤兵談判。

大鳥雖然口頭上答應袁世凱撤兵,甚至就要達成書面協議,但是日本發動戰爭的決心已定,不可能同意撤兵。

所以日本政府一方面電令大鳥拒絕達成共同撤兵協議,另一方面則在6月15日丟擲了“中日兩國共同協助朝鮮改革內政”的方案,從而使共同撤兵協議一筆勾銷。

此後,日本開始不斷增兵,6月16日大島義昌少將率領混成旅團第一批部隊在仁川登陸,到6月28日混成旅團第二批部隊登陸,侵朝日軍達到8000餘人,比起駐朝清軍已佔絕對優勢;而清廷決策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則一直希望中日共同撤兵,既未向朝鮮增援軍隊,又沒有按袁世凱、聶士成等人的建議由清軍先撤兵,舉棋不定,最終給日本人以可乘之機。

日本之所以提出“共同改革朝鮮案”,其目的是一面使自己的軍隊以“協助朝鮮改革內政”為名賴在朝鮮不走,一面又拖住了駐朝清軍,完全是為發動戰爭而採取的挑釁手段。

清政府拒絕了“共同改革朝鮮案”,並強調日本必須撤

目錄
洗粽子大哥收藏系神豪完美主義魔法師手心的太陽無限恐怖之低調土匪笑傲異界之修陣牛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