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大易識階 > 第3部分

第3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劍仙被遺忘,我轉職劍仙震驚全球海彤戰胤許雨晴沐長風江果果顧寒煜霍先生乖乖寵我喬蕎商陸夏時陸南沉網遊:我的寵物能進化成美少女帶著塔羅牌穿越到孤島求生聯盟:我,重新定義輔助!網遊:剛開局就超神了CSGO之走向巔峰斷絕關係後,法爺殺怪永久加屬性海洋求生,開局忽悠女明星做女友NBA:我打球真的只是興趣開局領先一個天賦怎麼輸我一個山賊,搶點美女玩家怎麼了我在地下城討生活呂頌梨秦晟小說最新章節免費閱讀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呂頌梨秦晟

陰陽和五行是“氣”的基本運動規律。五行之“氣”一出,陰陽功能當下即得到落實——陰陽之氣處在生的狀態為木,處在長的狀態為火,處在收的狀態為金,處在藏的狀態為水,生長收藏的轉化過程為土,這些都靠土來實現。於是,五行由具體的五種物質的原意,昇華到五種氣的運動形式的高度,由形而下上升至事物普遍發展規律的形而上的水平,即由“器”上升至“道”。

五行的排序在歷史上共有八種。我們現在常說的金木水火土的排序,是依照戰國晚期的陰陽家鄒衍之說而來(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所取排序相同);同時,鄒衍也是歷史記載中最早用陰陽、五行為說者(詳見《漢書?藝文志》)。史上第一次申明五行之間生克關係的著作是《國語?鄭語》,其言:“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從而表明了五行已糅合在一起,發生了內在的生克關係。值得探討與求證的是,五行的定義與使用在《易經》中卻沒有任何體現——《易經》只言陰陽不言五行。而五行、五音、五味、五臭等的具體分類最早見於漢代劉安的《淮南子》中。

五行中,“五”是數詞,“行”是動詞。行是作用、過程及其變化。《說文解字》釋“行,人之步趨也”,也就是邁步行走的意思,進而可引申為行動、執行、運動。類似的說明有很多,如“天地動靜,五行遷復”(《素問?五執行大論》);北宋邵伯溫雲:“金木水火土,致用也,以其致用,故謂之五行,行乎天地之間者也”;明代大儒來知德亦說,陰陽“二氣交感,生成萬物者,流行也”……因此,行而不止、迴圈往復為五行。由此可見,氣運是不斷變化的。

五行是流行,是五種靜態元素在不停作用。

易學的中流在五行,五行接本末。五行在臟腑,本末在四肢(人身有生機之處,唯有五臟六腑)。因為五行在中流,不會逆流而上,只會往下走,故五行只通根本,不通源頭。

源清流濁,吃下的是好的,順流而下後排出來的都是髒的。

真正清楚理解了陰陽五行的大義,就能夠做到源遠流長。

和而不同

“和”為古字,見於金文和簡文。在古漢語中,“和”作為動詞,表示協調不同的人和事並使之均衡。如《尚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幫”(這裡強調的是“萬幫”,而不是融為“一幫”,“一幫”為“同”)。古“和”字還有“順其道而行之”,不過分,得其中道的意思。在“和,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廣韻》)和 “剛柔得道謂之和,反和為乖”(《新書?道術》)中,“和”都是和諧適度的意思。基於“和”的本義,莊子把“太和萬物”作為他的最高理想。

有“和”就有“不同”。據《左傳》和《國語》記載,齊國的大臣晏嬰,有一次拜見齊侯時,齊侯對他說:“唯據與我和”。“據”指的是齊侯侍臣,姓梁,名丘據。晏嬰說:“梁丘據不過是求‘同’而已,哪裡談得上‘和’呢”?齊侯問:“‘和’與‘同’難道還有什麼不一樣嗎”?晏嬰說:“像梁丘據那樣的人,你說對,他也說對,你說不對,他也說不對,有什麼用呢?”他認為“不同”是事物組成和發展的最根本條件。這引出晏嬰的一大篇議論。此後,“和而不同”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觀念之一。

後來,孔子也吸收了晏嬰的思想,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總結起來說,“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協調“不同”,“和”的作用就是要探討諸多“不同”之間如何共處。這一思想也鮮明地體現在“五行學說”裡。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玄學

社會學科有隱學和顯學之分,易學本身是隱學。隱學的主體就是玄學,妙法凝玄!隋代佛教天台宗

目錄
(美娛同人)[美娛]神農俠侶雲端gl男神第一妻   作者:風雅負國紅樓如玉君子肆意神尊
返回頂部